本网讯 先锋凝聚力量,典范映照初心。10月29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行2021年第19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叶连平师德专题报告会,进一步推动师德师风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坚持两代师表一起抓,引导广大师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校长刘淑凤主持报告会并讲话。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对教育本质的最好诠释。叶连平老师以“积极奋进,喜迎新征程”为主题,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享了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形象生动地阐明了他对待学生“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理念。报告会上,叶连平结合自身经历,向两代师表提出要求:一是爱国如严父,对国家忠诚;二是爱党如慈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三是爱生如子女,要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武;四是爱岗如珍珠,坚守教师的岗位与职责。他表示,现在育人育才的观念在由教书育人向立德树人转变,强调育人先立德,教师应通过自我监督和客观监督来进行树德,教育是育在生活各方面,言行举止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如何使理念更好地指导行动?叶连平老师一连提出三个问题,即自己该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做得如何?他表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求每一名教师都要守住教育报国初心,担负筑梦育人使命,用坚定的信念、扎实的学识、顽强的意志和仁爱之心,用言传身教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展示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情一态都将清晰地镌刻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形成引航的灯塔,无声的路标。广大教师要有忠于教育事业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底线,时刻保持为人师者的本分。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是叶连平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概括;“忠贞不二,莫负韶华,披荆斩棘,锦上添花”,是叶连平对教育工作者的寄语。一句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语,一段段感人肺腑、情义深浓的往事,叶连平把对党无限崇高的敬意融入到教书育人的点点滴滴,激情高昂的讲述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听众。
刘淑凤在主持报告会时表示,叶连平老师从修养和行动两个方面提出了广大教师应当具备的品质,作为一名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学习叶老师精神为动力,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刘淑凤强调,要秉承师道,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把传承知识、塑造灵魂,实践理想作为最高追求,坚持以言传道,以行垂范,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崇高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绚丽光彩。要涵养师德,自觉修养师德、见贤思齐、以德润声、以行立教,甘当人梯、乐于奉献,以灵魂影响灵魂,以人格引导人格,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做主流价值的弘扬者与传播者。要富有师爱,努力践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标准,在严爱相济的前提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据悉,叶连平1991年从和县乌江镇卜陈中学退休后,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和农村留守儿童,不顾年高体迈、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倾尽心力,迄今30多年退而不休,坚持无偿家教、无私捐学,义务辅导乡村学生,自费开办家庭课堂“留守未成年人之家”,辅导学生1200余名,不仅花完了退休金,也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设立“叶连平奖学金”,在社会各方的支持下,奖励资助了150个孩子。现今,94岁高龄的叶老仍然坚守在三尺讲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大爱无疆、崇德向善的师德内涵,用知识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中国好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党委中心组成员,各部门、处室主要负责人、各系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思政课教师,教师教育系辅导员和部分教师,2020级五年制小学教育专业全体学生参加此次活动。(文/新闻中心实习生龙若彤 青春通讯社记者周静 夏宇彤 图/王宇 夏海兵 方晨阳 编辑/黄凌骜 审核/王靖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