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参加2020届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侧记
本网讯 为促进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紧密融合,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好地适应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需要,经过2019年马鞍山师专第六届“主题性”教学竞赛活动筛选推荐,结合2020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方案要求,学校共选拔了12支教学团队参加2020年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备赛期间,为了帮助各参赛队提高认识、打磨作品,学校先后组织召开省赛动员会和三次集训,对12支教学团队比赛作品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最终,经过激烈角逐,在2020年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马鞍山师专不负众望,共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 项,其中新闻传播大类参赛团队代表学校参加了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赛选拔赛。
从2019年9月18日校赛启动,到2020年9月20日最后一支代表队遗憾地与国赛擦肩而过,全校28个教学团队共84名教师参加校赛初赛,15支代表队参加校赛决赛,12支代表队参加省赛初赛,6支代表队参加省赛决赛,1支代表队入围国赛选拔赛。很多教师经历了大半年甚至一整年的备赛过程,个中辛苦不言而喻。但是更多教师体会更深的是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自己和教学团队的收获和提高。宵衣旰食,方显教师本色,让我们走进各支参赛团队,感受他们的备赛参赛历程。
潜精研思 匠心精神打磨课程
顾亮、欣妍妍、陶婷婷三位老师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的教学团队,以“涉外求职、餐饮接待、身体力行”为参赛主题,采用“体演文化教学法”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第一次参加全省教师能力大赛的教师教育系教师顾亮解释,“体演文化教学法”是按照“时间、地点、人物、脚本、观众”这五种要素,设立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同学们在课堂完成知识本位教育后进行角色扮演,演绎未来可能在工作中遇到的场景语境,进行相关的实践。这个主题的设定是为解决文秘专业学生长期以来的英语表达能力无法实际应用在求职技巧、注意事项以及商务接待的难点而设置,考虑的是学生如何应用英语解决外企求职和接待商业外宾等场景中的问题。
轩德军、胡鑫、周佳三位老师组成文化艺术专业大类的教学团队。他们为切实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项目驱动、课赛结合、新工艺、新技能、新材料”为参赛主题,设计了“研工艺,育匠师——庭院景观设计与施工”的参赛模块。胡鑫老师表示,参赛课程采取课赛结合模式进行教学,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参赛团队中的轩德军、周佳两位老师有任2018世界技能大赛园艺项目裁判的经历,对参赛课程设计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从去年校赛期间团队积极进行各项准备,到疫情期间尝试网络教学,到最终选择和确定参赛模块并完成教学设计和实施教学,教学团队经过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并最终取得了优异成绩。
刘红梅老师介绍:“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将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传承结合食品专业的特点,对同学们进行文化传承教育,选择《健康且美味、传承与创新、花好月圆之月饼的制作》为主题重点向同学们传递营养膳食、健康生活的饮食概念。”这个主题突出健康又美味,传承又创新。在专业课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大健康理念,引导学生将专业的知识造福于大众。
新闻传播大类的参赛经历则更加曲折,该教学团队在参加系部和校赛选拨时,选择的是《新闻采写实训》课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原参赛团队人员很难胜任这门课程的参赛任务。在校领导和教务处的协调下,参赛团队补充软件工程系和教师教育系教师,重起炉灶,几乎从零开始,选择《全媒体新闻编辑》这门课程参赛,备赛和课程打磨异常辛苦。好在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副校长张勇军多次给团队打气鼓劲,协调各方面资源,甚至亲自充当课程案例的采访对象,配合完成教学片断录制。教务处副处长李颖全程参与课程的设计与打磨,细致到每个教案的修改。
矢志不渝 愈难愈迎难而上
作为团队负责人,顾亮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组织,制定并组织实施备赛参赛。第一次参加全省教师能力大赛的教师教育系教师顾亮表示,比赛期间团队面对千难万阻。起初的团队成员因自己身体健康原因或者家人身体健康原因几度换人。最后欣妍妍老师中途临危受命加入团队,起初她对赛事流程并不熟悉,但仅用三个月时间就赶上了进度。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没有一位老师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努力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进行思维创新和寻找新的方法。顾老师说,之所以能在重重困难中坚持下来,是因为大家有共同目标和为学校争光的使命感。顾亮老师中途也因生病住院休假一个月,在身体逐渐恢复后又遭遇疫情导致无法与学生面对面进行教学实践,教学团队付出大量的努力,历经坎坷,打造出一个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姐妹团”,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胡鑫老师认为比赛期间最让人劳心劳力的是如何对参赛模块主题进行挖掘。经过不断的磨合以及有着丰富的赛事经验团队成员不断探讨,大家的想法终于趋于统一并在教学实施中成功落地,团队成员众志成城,不断解决备赛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在欢声笑语中完成本次比赛。胡鑫老师最难忘的是决赛环节,因为受疫情影响,安徽省教育厅决定省赛决赛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在备赛决赛设备调试的那几天里,参赛老师因为对直播操作不甚了了,导致调整阶段手忙脚乱。决赛期间,备赛室、比赛室、答辩室三个虚拟直播间轮番切换,极其考验选手的心理素质。胡鑫老师深深感谢学校在决赛环节为各教学团队提供的完美技术支持解决,参赛团队依靠队伍凝聚力和临危不乱的表现最终拔得头筹。
本次参加食品与粮食专业大类的教师团队由食品工程系主任谷燕、副主任夏灿、教师刘红梅、教师陈荣华组成,两位系领导参加比赛充分体现了食品工程系对于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重视程度,提高了团队的凝聚力和积极性。受到疫情影响,团队工作量增大,参赛团队在学校没有统一组织学生返校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自愿返校,教学团队在备战省赛期间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备赛期间团队老师们也时刻关注和关心着每一位学生身体、心理的健康。
几度面临崩盘的新闻传播大类参赛团队更是克服了更多的困难。课程建设基础比较薄弱,团队成员董彦老师重新修订了《全媒体新闻编辑》课程标准和详细教案,昂娟老师在课程基础比较薄弱的情况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撰写教学实施报告。她没时间带孩子,就把小朋友送到学校操场,让教职工足球队帮忙看孩子,顺便学学踢足球。新闻专业教学实施设备也非常匮乏,从艺术设计系和软件工程系借来了专业摄像机,从教师教育系借了教室和录课用的桌椅板凳,校电视台腾空了演播厅,参赛团队还邀请校外技术人员搭建了虚拟影棚,甚至参加安徽省国赛选拔赛时的苹果一体机也是从校外借来的。经济与社会管理系则全程承担后勤保障,系主任甘志华亲自帮助新闻专业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副主任刘明娟随队参加国赛选拨赛,全程提供后勤保障。甚至在备战国赛选拔赛最要紧的关头,学校通过校长办公会议临时暂停了团队三位教师的行政工作,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很多同事分担了参赛团队老师的行政工作任务。备赛期间学校同事们的帮助更加数不胜数,团队成员黄凌骜感慨道:这一年的比赛下来,感觉欠了整个学校的人情。
戮力同心 团队是取胜法宝
谈及比赛经验,顾亮老师深有感触地总结说:绝对不因为一个人的懈怠或者家庭困难,影响团队伙伴的辛勤付出。在矢志不渝地克服困难,咬紧牙关做好宝贵的人生“第一次”后,参赛团队收获了巨大的荣誉。团队是力量、积累是基础、创新是思维、坚持是毅力、突破是勇气,只有长期的积累基础才有后期的凝练,只有互相支撑才能获得成功。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获胜的秘诀。胡鑫老师表示,本次参赛是由教研室主任轩德军老师领头,团队风雨同舟,齐心协力完成每个备赛环节,团队成员共同提高。三位老师通过课赛密切结合,学习了大量传统书本上以外的知识,提升了自身教学能力。相信团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整个团队在经历这场考验,只有每个环节表现的都很出色,整体的完成度才会提高。
同舟共济、砥砺前行。刘红梅表示,比赛中团队全体成员分工明确,从查阅资料到购买材料,每位参赛教师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分内的各项任务。整个比赛过程中,团队精神让刘红梅老师难以忘怀。今年的比赛规则较往年有所改变,导致团队任务量加大,准备难度加大。她深深体会到在今后教学中还需要逐步完善课程建设,充分将互联网优势与专业课程建设有效融合,并加强日常学习,积累相关经验,丰富课程资源,拒绝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心态,优秀的成绩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得到的。
“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黄凌骜在备赛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成长。通过整个备赛参赛过程中和各位优秀教师长时间的学习、磨合,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他真诚地感谢团队的两位教师的不吝赐教,感谢李颖、高婷、俞欣、徐凯等教师在备赛过程中的指导。尤其经历了国赛选拔赛,黄凌骜老师在遗憾地与国赛擦肩而过的时候,他给孙良校长发了这样一句话“今天见到世面了,以前是井底之蛙。”沉淀自己、积蓄力量、来年再战。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老师们遇到困难不放弃,在重重困难下依旧谨记团队荣誉,始终把教学创新,让学生更有效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放在首位。
以赛促教 以赛促改 以赛促研
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勇军对于各教学团队积极参加比赛表示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他表示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课堂教学是孕育精英的主渠道,教师是引路人。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成效与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始终将教学能力提升放到突出的位置上,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理念,以主题性教学竞赛活动和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抓手,扎扎实实推进教学模式、方法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课程资源建设,逐步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以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的。
在积极参加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过程中,学校将主题性教学竞赛的品牌与安徽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校级赛事合二为一,在备赛的过程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促进信息化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广大教师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脚踏实地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赢得了多项标志性成果。自2017年以来学校参赛总体成绩在全省范围内位居前列,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还荣获了2019年安徽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教务处副处长李颖感慨道,自2016年开始,学校在省赛中获奖数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到目前为止,学校总计获得一等奖1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4项,在省内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学校还多次为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提供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升工作提供服务和咨询,协助省内其他高职院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受到好评,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校际间交流。更为重要的是,以此项比赛为抓手,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自2016年开始,马鞍山师专参加学校“主题性”教学竞赛及在此基础上遴选参加安徽省乃至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师达279人次。此项比赛也日益成为广大教师快速成长和展示教学能力的舞台。
据悉,“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直接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此项赛事是教育部面向职业院校教师举办的唯一国家级教学大赛,旨在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打造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推动各专业各课程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并结合实际开展教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文/新闻中心记者吴佳铭 邱国庆 张思曈 青春通讯社/张紫薇 李萌萌 申海悦 编辑/黄凌骜 审核/李颖)